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韩国民调75%民众讨厌中国?中国网友暴怒后,韩国:只是说说而已

2022-12-02 02:31:49 3358

摘要:2015年,韩国KBS播出了纪录片《东方他者——中国》,该片汇总了数千名韩国民众对中国或褒或贬的评价。令人大跌眼镜的是,75%的韩国民众称自己“讨厌中国”,“威胁”、“窃贼”、“落后”构成了他们心中的中国印象。该片在韩国播出之后突破了15%...

2015年,韩国KBS播出了纪录片《东方他者——中国》,该片汇总了数千名韩国民众对中国或褒或贬的评价。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75%的韩国民众称自己“讨厌中国”,“威胁”、“窃贼”、“落后”构成了他们心中的中国印象。

该片在韩国播出之后突破了15%的收视率,远超过一般纪录片平均5%的收视率,如此大规模的传播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极大不满。

翌年,韩国KBS电视台又新设了一个叫做《明见万里》的节目,节目中第一位出演嘉宾是来自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教授金南道,他以《可怕的中国》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将中国称为“东方妖魔”。

节目播出后,“东方妖魔”这一词条连续三天霸榜韩国热搜,许多在韩国的华人愤懑不已,举牌抗议。

事实上,日本NHK和英国BBC都曾组织过街头采访,询问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与印象。

“正在崛起的大国”、“值得注意的对手”、“中国奇迹”、“东方巨龙”等中性或积极的评价是英国人与日本人口中的常见词。

这不难让我们提出疑问,韩国人究竟“讨厌”中国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韩国人如此“讨厌”中国呢?

(中韩关系)

一、“我讨厌中国,因为它使得我们的经济陷入桎梏”

由于中朝关系与韩美关系的交织,导致中国与韩国在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迅速地成为了韩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国与第一大贸易顺差国。

尽管从整体上看,中韩两国是友好互惠的,但是过程中的曲折和波澜,成为了《东方他者——中国》纪录片中的韩国人讨厌并抨击中国的突破口。

在纪录片开头,大量的韩国人将自己讨厌中国的原因归咎为“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金正焕是韩国媒体《东亚日报》的记者,出现在纪录片中的他以一篇题为《如果中国大米向我们涌来》的社论将中国产品批评得一无是处。

他在文中说道:

“我讨厌中国,讨厌他们的策略。因为中国大米具有价格优势,如果国家长期大量的进口中国大米,将对本国农民带来巨大的打击,不仅不能解决粮食需求的根本问题,还会形成不能自给自足的恶性循环。”

同样的“讨厌理由”在纪录片中不止一次地被提出,韩国农民李正泰大声地对着镜头喊道:

“中国产农水产品的进口价格比我们的批发价便宜了十分之一以上,因此正以极快的速度占领我们韩国人的餐桌。”

“中国产品里面都是有害的成分,盐和辣椒里早就检验出来过。”

以金正焕和李正泰为代表的韩国人将中国视为一个“以低价换市场”的“掠夺者”形象,因此他们“讨厌”中国,而有的韩国人则认为“中国企业进驻韩国侵蚀了本国产业”。

金允珍是韩国三星集团的一名员工,她对中国的讨厌出于企业内部一篇题为《中国觊觎韩国制造业“内部”》的文章,三星集团认为:

“2014年1-9月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额接近176亿美元。这比2010年至2013年4年的总预算增加了14亿美元。中国政府最近公开的海外投资方针体现了对韩国的汽车、通信、电脑等电子、化学工业等3个领域的集中攻击战略。也就是说,韩国不仅在轻工业领域,还在先进的尖端技术领域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

(韩国三星)

因此,金允珍给中国企业进入韩国打上了危险、恶意的标签。但是,她忽略的是中国企业的进驻带动了韩国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令人疑惑的是,不仅仅是集团的小员工讨厌中国企业的进驻,向来逐利的企业家竟然同样如此。

现代集团的高管郑彩恩在采访中表示:“相较于印度,中国才是更令人讨厌的那一个。”

他认为,“如果中国咳嗽,韩国就会患上流感。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度高达25%。把命运寄托在中国身上的滋味并不好受”,郑彩恩甚至预测印度的GDP将在16年之后超过中国,称印度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萨德事件发生后,现代汽车的中国生产线中断运行、“中国访韩游客下降34%”、乐天玛特撤出了中国,损失惨重的韩国经济果然患上了“流感”,而中国经济依旧健硕。

郑彩恩采用“报复”、“厌恶”的字眼描述中国,怒斥中国是“施暴者”。

然而,现代集团心知肚明的是,如果没有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包括现代集团在内的韩国企业是取得不了如今的地位的。

在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中,只有中国增加了产量——计划到2025年把自身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的雄心壮志。

纪录片播出当年,中国对韩国出口额占比为23.9%,比美国和日本的总和还多。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得韩国大受裨益。

纪录片播出之后,面对着群情激愤的中国网友,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九俨然换了一副面孔,他在对中国的公报上表示,中韩建交以来发展都十分迅速,中韩两国互相都很需要对方,中国是韩国的“机会之地”。如今的中国已然有了左右世界经济实力的含义。

(抗议的韩国人)

因此,“讨厌”中国也就只能在国内说说罢了。

一面“讨厌”,一面“跪舔”,这是韩国人的做派无疑了。

韩国人不光光在经济方面讨厌中国,认为是中国抢占了大韩民国的市场,还在领土问题上上蹿下跳。

在整个纪录片中,经济因素是韩国人讨厌中国的第一大因素,领土问题则是第二大原因。

在接受采访的韩国人中,有57%的韩国人认为中国“侵占韩国领土”,并因此讨厌,甚至憎恨中国。

二、“他们是暴民、是野蛮人”

自1978年以来,中韩两国关于海洋警戒线及相关岛屿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议,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国东海的离於岛及其领空的归属和连带引发的渔船捕捞问题。

出现在纪录片中的金泫雅出生在韩国的渔民世家,她在记者面前高呼:“离於岛的上空不能让给中国!”

她还说,“我们真诚地希望与中国成为友好的邻居,但该坚守的还是得坚守。中国渔船侵入我国领海非法捕捞,政府必须严肃对待这一行为。”

(苏岩礁即离於岛)

然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土范围的界定,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合乎法律的领土范围。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大陆架上的一处海底暗礁,离於岛及其领空自然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是,韩国首尔大学的教授金孝珍在结束采访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道:

“离於岛离韩国最南端岛距离为149公里,远比中国的最近海岛距离247公里近。因此,它明显是韩国领土。即使这样,中国也妄图霸占,中国歪曲韩国的古代史,将其编入中国历史的东北工程,现在让人十分怀疑是否还有海上工程。”

作为韩国顶尖学府的知名教授,金孝珍捏造了一个侵犯他国领土却毫不悔改,蛮不讲理的中国形象。这无疑加剧了国民对中国的厌恶感。

(韩国海警)

离於岛的归属问题连带引发的渔船捕捞问题也是韩国人“讨厌”中国的原因。

李承佑是一名韩国海警,他在镜头前显得措辞严厉地诋毁中国:

“中国渔船粗鲁的表现,就是海盗的水平。近期发现在西海专属经济水域进行非法捕捞的50多艘中国渔船,海警警备舰准备进行管制,中国船员却挥舞着铁管和棍棒,强烈抵抗。致使执行公务的4名韩国警察胳膊骨折。”

李承佑不仅非法化了中国渔船的合法行为,还将外交部发言人:“根据两国的渔业协定,两国渔船都可以进入该海域”的发言看作是:“隐瞒了中国渔船侵犯我国的事实,只是空话连篇。”

以李承佑为代表的韩国人给中国人戴上了“暴民”、“野蛮”的帽子,言辞之中充满着鄙夷,讨厌中国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真正的“暴民”正是韩国人自己。

(极端排外的韩国人)

2006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中,谈话涉及到种族融合问题,韩国代表在对话中表示,如果外来民族是一滴墨水,那么“一滴墨水也不能滴进汉江”。

这就意味着韩国对外来民族的接受度不高,具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性。

而中国采用“超民族认同”的模式,画“最大同心圆”,将国内各民族团结起来,形成超国家认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中国。

但是,韩国人对此却是视而不见,屡屡针对中国。

那么,韩国人为何这么“讨厌”中国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韩国人无法接受中国的强大,内心泛起酸水,极度嫉妒所导致的。更让韩国人难堪的是,自认为实力出群,却是在朝鲜战争中被中国打得丢盔卸甲。

三、因妒生恨的韩国人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陆地空间位居世界前列,横贯62个经度,纵跨49个纬度。

广大的陆地空间带来了丰富的气候及陆地资源,开放的地理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海洋资源及海上活动的便利,这些先天条件使得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地缘权利优势。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连接着陆地与海洋的同时,还扼守着好几片海洋的海上要道,在亚洲范围内具有首屈一指的战略价值。

韩国作为陆地的边缘地带,三面临海,起着“大陆之门”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国际局势突变,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分裂,美、苏为争夺霸权摒弃合作而走向对立;朝鲜半岛被美苏两国沿北纬38度线分区占领。

冷战的全面爆发将朝鲜半岛推上了风口浪尖。

(冷战对立)

1948年,在美国与苏联对各自势力范围的推动下,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由李承晚担任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并得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其合法地位的肯定。

而在“三八线”以北,由金日成担任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并得到了苏联方面的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

自此,朝鲜半岛政治分裂局面形成,“三八线”也因此成为了朝鲜半岛南北两个独立政治实体的“法定”分界线。

在这一时期,中朝友好交往,中韩严重对峙,这成为韩国厌恶中国的重要根基。

朝鲜半岛被人为分裂后,半岛内南北双方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统一,又因为身在各自的阵营,双方尖锐对峙,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之后,战场局势越来越不利于朝鲜,金日成只好请求苏联和中国的军事援助。

苏联方面出于想避免同美国直接的军事对抗等种种原因而明确排除直接出兵的可能性,同时,苏联领导人多次致电中国政府要求中国出兵,让中国出面收拾残局,承担责任。

最终,中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使得中国与韩国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中韩两国成为交战国。

在整个战争期间,两国在战场上相互厮杀、在谈判桌上相互指责谩骂。

这段大动干戈的经历深刻地影响着战后40余年的中韩双边关系,两国在政治上长期对立,外交上互不承认,人民断绝往来,国家间关系也因此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直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建交之后的韩国人继续作妖,自诩为“大韩民国”的韩国人急于和“落后”的中国撇清关系,甚至篡改历史。

四、篡改历史的韩国人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将两国长达40多年的隔绝与对立写进历史。

(韩国人极力篡改历史)

自此,两国人员的交流解除了政治限制,这为学者们进行遗迹探寻和历史研究带来了诸多便利。

几十年间,中韩两国在关于高句丽历史的研究上出现严重分歧。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国内主流观点普遍认为高句丽属于韩国古代政权,然而随着国内文化环境的改善,制度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学者逐渐有了新的看法。

许多学者开始对高句丽历史进行研究,得出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结论,这一结论也渐渐成为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

而韩国学者们坚定不移地认为高句丽史是韩国古代史的一部分。

在整个韩国史中,如果高句丽被抽走,整个国家历史将难以自成体系,无法自圆其说。他们将成为中国人的后代。

2002年,中国启动了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即“东北工程”,东北工程的启动使国内学者对边疆历史的研究趋于活跃,韩国学者对此做出激烈反应。

两国学者以笔为戈,在文章中交锋。

渐渐地,更多的韩国人关注到中国“东北工程”,甚至建立了与“东北工程”相对应的研究机构,称为“高句丽研究财团”,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活动,出版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在民间进行宣传和造势。

在经历了一系列媒体曝光和发酵之后,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两国的民众舆论反应也变得相当强烈,进而上升到了两国政府层面的高度。

在民间,韩国民众发起了大型示威,通过公开焚烧中国国旗,在中国驻韩大使馆门前静坐等方式表达对东北工程的不满,讨厌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

(抗议的韩国人)

不仅如此,韩国民众还拒绝承认韩国曾经臣服于中国的历史,妄图篡改过去,将中国从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抹除。

事实上,在以中国王朝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中,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更多的是通过外臣、蜀国的身份臣属于中国王朝。

为保存其实力,甚至曾对中国王朝采取“事大主义”政策,即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外交策略。

从地位从属关系来看,朝鲜半岛政权李氏王朝的君主想要取得合法地位,必须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

(明朝疆域)

李氏王朝创始人李成桂,原为高丽王朝臣子,后来擅自发动政变,自立为王。

为了得到宗主国的认可,取得王位的合法性,李成桂多次上表明朝皇帝,请求获得册封,进而确立其正统身份。然而册封之路并不顺利,最终在李氏王朝第四代,明朝皇帝才给予了册封,以正其名。

1591年,即万历十九年,日本向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

由于朝鲜武备长期处于松弛状态,日军长驱直入,朝鲜国内一度陷入混乱。

在朝鲜国王向明朝求援后,明军进入朝鲜,联合当地军民快速收复了平壤,即当时的朝鲜都城。

万历二十六年,在明、朝联军的合力进攻之下,日军被彻底驱逐出朝鲜,侵略战争挑起者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也在这场战争中死去。历时七年的中、朝联合抗倭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是,韩国人并不再承认这段历史,韩国的教科书中关于明朝的帮助只有只言片语。

很多的韩国年轻人都认为中国是在“捏造历史”,因此“厌恶中国”。

结语: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巨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带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从最早《马克·波罗游记》里记录的繁华中国到东亚病夫,再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奇迹、东方巨龙,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

但是,韩国人却从未走出“讨厌中国”的心理暗示,从冷战伊始,直到现在,韩国人对于中国人仍是厌恶居多。

韩国媒体完全出于自身利益,引导舆论刻意歪曲、诋毁中国,影响着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对此,我们需端正态度,面对事实的刻意歪曲和诋毁,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澄清和反击。

而面对相对客观的负面言辞,也应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和对待,将其视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动力与契机。

也许“大象无需在意蚂蚁的看法”,但是韩国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朝鲜半岛于中国而言,像是一扇敞开的大门,极易遭受侵略。

日本曾以朝鲜半岛为依托,入侵中国东北,这充分说明了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鉴于此,中国亟需对症下药,以应“不测风云”。

参考资料:

《中国在校大学生对韩国国家印象调查》 曹莹莹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韩国印象点滴——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赴韩交流见闻》 吴超 中国经济周刊

《谁喜欢中国 谁对中国不满》 领导文萃

《中韩建交30年:现状、问题与未来》 梁亚滨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百年来中国对韩国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孙卫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高校中韩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朴艺丹 辽东学院朝韩学院

《消除隔阂,促中韩人文交流再上新台阶》 宁赋魁 世界知识

《韩国社会基本外交立场分析——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观察》 王晓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